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彻底退出?又有行业龙头遭原始股东拟清仓减持

中国基金报记者 忆山

原始股东清仓式减持再现!

1月9日晚间,国内碳纤维龙头企业光威复材发布公告,在多次减持后,公司原始股东再次抛出减持计划,并拟将所持有的剩余股份全部减持。

从业绩方面来看,上市以来光威复材业绩稳增,并频频接受机构调研。Wind数据显示,2022年间公司接受了284家机构调研,包括QFII、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股价方面,截至1月9日收盘,光威复材每股报69.98元,相较于去年9月的高位时期,跌幅超22%。

第二大原始股东拟清仓式减持

1月9日晚间,光威复材发布公告披露了股东新一期减持计划,因合伙人资金需求,股东北京信聿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信聿合伙”)计划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减持期间集中竞价交易自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六个月内,大宗交易自公告之日起三个交易日后六个月内,合计减持数量不超过2591.75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比例的4.99999%,最多达到信聿合伙持有公司股份的100%。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光威复材的原始股东,信聿合伙最初持股比例占总股本为25.05%,曾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不过在限售股解禁后,自2018年以来,信聿合伙便开始不断减持股份,去年6月至12月期间,信聿合伙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了3.36%的股份,此次减持后所持公司股份占总股本比例降为4.99999%。

虽然原始股东不断减持,公募基金却在不断增持。根据公司2022年三季报,期内除景顺长城景气进取增持动作外,由郑晓曦和邹承原管理的南方军工改革、由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由章旭峰管理的富国军工主题、由董晗和李怡文管理的景顺长城景颐双利、由李进管理的景顺长城科技创新则携手新进公司十大流通股东。

上市以来业绩稳增,股价较高位跌22%

公开资料显示,光威复材是致力于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1992年2月,2017年9月正式上市,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碳纤维龙头企业,主要经营范围为高性能纤维、织物、预浸材料、各类复合材料制品及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民品应用于船舶制造、轨道交通、医疗器械等领域,军品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领域。

从业绩方面来看,上市以来光威复材业绩稳增。营收方面,2021年公司总营收达26.07亿元,是上市初期的近3倍;净利润方面,2021年公司净利润为7.58亿元,是上市初期的3倍多。不过到了2022年前三季度,受疫情、产品降价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0亿元,同比下降了1.14%;实现净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了21.36%。

对此光威复材在2022年三季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占公司2021年度利润来源64.49%的量产定型碳纤维产品价格在2021年降价的基础上再次下调、疫情导致公司五个业务板块停产半个月,对公司经营和成长构成挑战,但由于碳纤维新产品贡献继续增大、碳梁业务因汇率波动形成汇兑收益等因素,使公司在收入规模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净利润实现了稳定增长。

事实上,从公司具体运营业务来看,作为国产军用碳纤维的主要供应商,光威复材近年来不断改造提升产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公司的业绩也有了较高的确定性。其中,公司在2021年底曾官宣了上市以来最高一笔订单,称公司与客户A签订了三个订货合同,合计金额高达20.98亿元,占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的99.15%,合同标的为***型号碳纤维及织物,合同履行期限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

斩获大订单的同时,公司近年来也频频接受机构调研,Wind数据显示,2022年间公司接受了284家机构调研,包括QFII、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其中,根据公司去年10月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光威复材在一天内接受了88家机构调研,表示整体上公司目前是处于新老产品功能交替的过渡期,不断成熟的新产品将在公司成长中逐步担当重要角色,虽然公司未来也还会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程度的不利因素或者经营风险,但是产品的系列化和业务的多元化将会为公司实现稳定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公司上市以来,经营业绩持续保持稳定增长,计划在2021年7.58亿净利润的基础上实现四年翻一番。

此外,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公司2022Q3 定型产品合同执行率约6.02%,单季度交付节奏波动,整体需求向好。在军品新型号、民品拓展及先进复材业务三大动能驱动下,公司料将实现长期稳健发展,因此维持“买入”评级。

德邦证券研报表示,公司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已实现碳纤维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与单一布局中上游碳纤维原丝及碳纤维生产的企业相比,全产业链布局有利于公司及时跟踪终端需求变化,增强客户粘性,同时挖掘下游高附加值的复材等领域,持续增强盈利能力。此外,公司现有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在建项目投产后公司产能有望跳跃式增长至8580吨/年,中期有望突破年产万吨,并且持续聚焦小丝束优势领域。

股价方面,近一年来公司股价较为震荡。自去年4月底市场反弹以来公司股价曾一路爬坡,并一度涨至90.79元的高位,不过此后又开始震荡下跌,截至1月9日收盘,每股报69.98元,相较于去年9月的高位时期,跌幅超22%。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