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初见成效

“植五谷,养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种养结合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然而,近年来,种养分离、农牧分离的趋势愈加明显,带来资源浪费、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个形势在2021年有所转变。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文,部署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国251个试点县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紧密结合,形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粪污”变“粪肥”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去年夏天比较干旱,但是小二台村监测点的莜麦长势却格外好!莜麦的抗旱、抗逆性也明显提升。”河北省张北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谢彬介绍,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田间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张北县的21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监测点,谢彬都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施用有机肥的农作物颜色变得更绿了。

2022年,张北县推广粪肥还田面积10万亩,示范基地消纳粪肥近10.1万吨。谢彬介绍,根据示范点各项监测数据显示,农作物产量提升5%,土壤有机质也明显增加。粪肥、商品有机肥施入耕地后形成团粒结构,增强了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以肥调水、以肥蓄水、以肥节水的效果逐步显现。

畜禽粪污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用则利,不用则害。全国试点县各出奇招,充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大力发展粪肥还田、化肥减量。截至2022年10月,全国试点县累计还田固体粪肥、液体粪肥分别为1550多万吨、3120万方,通过粪肥还田,部分化肥被有机肥替代,累计减少化肥用量15.9万吨。

同时,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通道,全国试点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真正实现“粪污”变“粪肥”,“污染源”变“资源”,促进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全国农技中心肥料技术处处长杜森介绍说,种养循环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为了做好粪肥还田的效果评价工作,我们在全国布设了5000多个监测点,令人欣喜的是土壤碳库正在增加:据上海市40个监测点数据显示,实施试点项目以来,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0.6g/kg;江苏省如皋市猪粪沼液追肥的施用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55%,有效磷增加23.00%,速效钾增加了33.62%,土壤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截至目前,全国试点县通过粪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碳投入共280万吨,促进了农田土壤固碳增汇能力,带来了实打实的生态效益。

种养结合创新探索绿色种养循环机制

在黑龙江海伦市,“寒区粪污+秸秆轻简化造肥技术发酵腐熟还田技术”成功将粪污和秸秆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江苏张家港市,创新建立的“粪肥+机械深施”有机稻米种植技术模式等五种粪肥还田技术助力粮食产业化发展……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集成创新一批高新高效技术模式。“固体粪肥+配方肥”“固体粪肥+机械抛洒”等固体粪肥应用技术已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530万亩。“液体粪肥+罐车喷洒还田”“液体粪肥+管网输送施用”等液体粪肥应用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种养循环技术产业化,创新体制机制是关键,目前已初步探索种养结合机制、利益链接机制、社会化服务机制和全程追溯机制。

“去年种稻用了吾谷合作社提供的肥水,化肥用量减少了两成左右。”安徽合肥庐江县的王士照经营着一家家庭农场,减少化肥用量后,不仅节约了成本,水稻产量和品质也大幅提升,而这得益于种养结合机制的形成。庐江县组织全县各类养殖主体153家与383家种植主体对接,服务作物种植面积17.4万亩,通过网格化管理,让“粪肥还田联万家”,实现了需求互补、协同推进和互利共赢。同时,社会化服务机制也正在形成。在各网格片区内,庐江县引导成立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主体,以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为桥梁,高效对接片区内粪污资源与种植业主体,推进粪污资源就近科学还田利用。

在甘肃白银市靖远县,农户以较低于成本的价格向服务主体购买腐熟粪肥,服务主体可享受每吨87元的财政补贴。这种“政府补贴一点、养殖企业出一点、种植主体掏一点、服务组织赚一点”的种养循环利益链接机制,驱动多方互利共赢。

河北行唐县在车辆上安装定位系统;黑龙江肇东市的粪肥抛洒还田机具全部安装监控器,记录粪肥还田作业轨迹;湖南省石门、浏阳、嘉禾等试点县引进绿色种养循环粪肥还田追溯系统……多地积极探索应用信息化手段,对粪污收集运输处理、粪肥还田作业全过程进行监控记录,做到粪肥来源清楚、粪肥去向可查、监管不留死角,全程追溯机制的完善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量质双升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将粪污变粪肥,实施效果很好,老百姓也欢迎。”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以来,湖南醴陵市不仅解决了困扰全市多年的畜禽粪污环境污染问题,经济效益也更加显著。

“大旱之年,一些果园的树苗不少都枯死了,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点的果园不仅实现了丰收,而且果品品质好,卖的也好!”醴陵市耕地质量与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李江林介绍。

为什么示范点的果园能够抵御干旱,品质也未受影响?李江林介绍,施用有机肥的果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显著增强,果树抵御干旱的能力自然也更强。

农产品产量品质双提升,醴陵不是个例,可喜的变化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在各个示范区。上海市的水稻、玉米、蔬菜平均亩增产54公斤;河南鹤壁市浚县的小麦平均亩增产12公斤;湖北当阳市的柑橘施用有机肥后糖度增长了25%……

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附加值的提升和种植户收入增加。安徽庐江县推广粪肥还田,蔬果品质提升明显,农产品增值20%以上;江苏新沂市徐伟蜜桃家庭农场应用粪肥还田技术,果优价好,半斤重单果水蜜桃批发价提高了4元每公斤……

北纬47度,世界公认的农产品黄金种植带,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就坐落于此。依托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2021年,依安县引进投资百亿元的北纬四十七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集群项目,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有机食品加工基地。依安县集成推广猪粪、牛粪腐熟还田技术,生产高品质鲜食玉米和粘玉米,打响了“北纬47度”玉米品牌。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以试点为抓手,统筹兼顾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结合更加紧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新型种养关系初步显现,不断开拓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