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几条村的厂房租金能不能再便宜一点?”“创新城实实在在孵化出了哪些优质企业?”“这个新项目有多大把握可以引进?”……13日,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东莞代表团分组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现场讨论热烈。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更是多次加入到话题中,并直接喊话镇村和产业园“再减减租”,“这时候东莞就要与企业和市场主体同舟共济,多提供一些优质低成本产业空间,最大程度让企业受惠。”
不久前,东莞公布2022年GDP将超1.1万亿元。这也意味着,继2021年新晋“GDP万亿元俱乐部”后,东莞再度在“万亿”台阶上站稳了脚跟。
作为广东省第四座万亿元GDP城市,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将如何走好“制造业当家”“制造业立市”之路?又该如何与广东另三个万亿元GDP城市加强产业联动,共同助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留意到,最大程度服务市场主体、培育出新产业引擎,建立高素质科研人才团队,成为代表们关注的重点。
东莞重点在五个方面发力
多位来自东莞的代表感慨,2022年,东莞能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站上万亿元台阶来之不易。
据悉,2022年,在以超常规力度稳增长中,东莞有力稳住了经济大盘。全面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千方百计扩投资、抓项目、保生产、促消费。市、镇、村三级联动打好稳企助企攻坚战,帮助一大批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生机,留住了“青山”、稳住了经济底盘。
省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工作作出了安排,其中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我们愈发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肖亚非在分组会上表示。
肖亚非表示,东莞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要通过“点、线、面”全面发力,发挥滨海湾等四大平台作用,进一步强化与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兄弟城市融合发展;二要坚持制造业当家,持续壮大新动能,培育招引更多新材料、新能源等项目,全力抓好产业立新柱;三要坚定不移扶持壮大民营经济,真正帮助企业降低厂租、用工、用能、物流等成本,加强对企业家特别是“企二代”的培育引导;四要不断促进千万人口共生共荣,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实现人的现代化;五要加强末端执行力建设,增强敢于对标第一、争创第一的胆识,营造敢于担当的有利环境,形成全民大招商氛围。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对于制造业重镇东莞而言,之所以能再次加入“GDP万亿元俱乐部”,坚守制造业发展的底色和优势是关键,而招商引资与科技创新则是东莞能跨入“双万”新赛道的重要支撑点。
当前,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东莞正在通过重大项目招商对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
省人大代表、东莞市莞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钊表示,接下来莞城将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以更大的力度来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就在最近,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这样的超大项目持续落子东莞,不仅为东莞制造业发展奠定科研基础,也将持续助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迈向高端化。
对此,省人大代表、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主任陈延伟表示,大科学装置被称为未来科技竞争中不受制于人的“重器”。实践证明,通过这几年的运行,中国散裂中子源已经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其中,这几年的科学产出中有四分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用户。他希望能支持更多的大科学装置落户在散裂中子源旁,形成更为突出的集聚效应,更好服务广东制造业升级,为坚持制造业当家插上“科创翅膀”。
推进都市圈间产业协作
“我们凤岗镇区位条件优越,再叠加深港地区的产业转移,使得它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凤岗镇雁田村党委书记邓泽荣表示,东莞接下来应保持“进攻”的状态,加强与深圳先进产业的协作,持续提升造血功能。
当前,随着广东四个城市跻身“GDP万亿元俱乐部”,城市间的产业合作也更加密切。东莞成为深圳产业外溢的优选之地,凤岗镇、松山湖高新区承接了不少深企,且产业合作将从工厂协同的传统模式走向源头创新的顶级配置,从技术领域的合作迈向科研范畴的协同共进。
迈上新征程,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责无旁贷挑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大梁,四座万亿级城市同样被寄予厚望。对此,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南山区发改局局长杨丹建议广东要推进都市圈间产业协作,打造立体式、梯度式产业链条,都市圈核心城市聚焦高精尖产业的创新和服务,周边地区差别化承接产业转移,强化都市圈城市的分工协作,参照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飞地经济”模式,形成以“总部研发+高端生产”的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广深佛莞等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要立足资源禀赋,强化粤东粤西粤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对接,形成紧密衔接、互为支撑的产业分工业态。”杨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