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2023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 进一步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本报记者 刘 萌

1月1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促进节日消费有关情况。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做好保供应促消费工作十分重要。”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从商务大数据监测预测平台情况看,目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消费将呈稳步发展态势

盛秋平表示,2022年,商务部研究出台了一批促消费政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万亿元,市场销售规模基本稳定。

盛秋平介绍,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求,商务部围绕“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提振消费信心”及早谋划,把全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确定了“全年乐享 全民盛惠”主题,会同相关部门、地方和行业协会安排近300场活动,做到 “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

春节期间,安排迎春消费季,以元旦在广东启动的全国“2023网上年货节”为重点,汇集了“老字号嘉年华”“中华美食荟”“冰雪欢乐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以琳琅满目的节日商品供应和精彩纷呈的节日活动,让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对于春节消费市场将呈现的趋势和特点,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表示,根据商务部对节前消费市场的调研和监测情况看,初步研判,商品消费更重品质、餐饮消费更显年味、体验消费更受欢迎、绿色消费更受青睐。

谈及今年的消费形势,盛秋平表示,商务部将重点围绕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向绿色、智能、健康、品牌、时尚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一是抓重点,稳住消费大盘;二是抓创新,激发消费活力;三是抓载体,优化消费环境。

“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今年消费将呈现稳步发展态势。”盛秋平说。

四方面措施促进旅游消费

发展旅游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对此,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就促进旅游消费方面出台的举措进行介绍。

抓住消费热点丰富产品供给。创新消费场景,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结合季节特点和地方特色,深挖冰雪旅游、避寒旅游的消费潜力,丰富温泉旅游、康养旅游等优质产品的供给。引导各地扩大线上演播、云展览等数字文化产品的供给,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拓展文化和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

围绕家乡风物营造团圆年味。利用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公园、广场、步行街、商业综合体等空间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及文化年货节、庙会、灯会等民俗活动。积极引导餐饮企业扩大地方特色餐饮、文化主题餐饮供给,开发有地方辨识度的预制菜,丰富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的产品供给,让游客品味美食、带回年味。

实施消费惠民激发市场活力。指导各地在春节期间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消费周等活动,举办演出季、创意市集、艺术展览、少儿艺术展演、景区优惠游、美食嘉年华、酒店过大年等活动,支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举办“非遗兔年大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积分奖励等惠民补贴,有效带动二次消费、衍生消费。

繁荣夜间经济释放消费潜能。指导各地引导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抓住春节、元宵节消费旺季,举办主题夜间活动,策划实施夜游项目,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沉浸式夜游,主题光影秀、夜间集市等,突出文化展示,打造本地消费品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扶持措施,引导文化和旅游企业、商户延长夜间营业时间,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活跃夜间消费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