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公募基金行业年度盘点:百亿规模主动权益类公募“近乎团灭”,大宗类基金“独领风骚”

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来说,2022年注定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宏观环境的变化、国际局势动荡、疫情反复,种种事件对证券市场造成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

回看2022年,各大指数表现十分糟糕:

受大盘情绪拖累,一众公募基金收益表现更是“惨不忍睹”,剔除2022年新成立基金及指数型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2022年平均收益率为-33.07%

大盘反复震荡下,就连私募大佬但斌都做出了4月“踏空”6月“追高”的“反向操作”。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如果说2020年、2021年是公募基金“造星”的时代,那么2022年就是“众星”跌下神坛的一年。

2020年、2021年公募基金进入了新一轮的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批赛道风格鲜明的明星基金经理。他们管理着规模大几百亿的基金,受到了广大基民热情追捧。但在赛道下沉后,很多“新星”从神坛迅速陨落,再难翻身。

这一年,蔡崇松从“蔡神”变成了“菜狗”;葛兰从“医药女神”变成了“葛大妈”。

就连那些昔日喊着“坤坤勇敢飞,i坤永相随”的“i坤”们也大多变成了“小黑子”。

随着2022年落下帷幕,昔日明星基金的风光已不再。不知是众明星基金经理的优秀收益创造了2020、2021年的公募基金业的辉煌,还是公募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帮助明星基金“登上神阶”?

收益篇

“近乎团灭”——百亿规模以上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仅三只正收益

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12月31日,基金规模超过百亿元的5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仅有3只年内总回报为正,分别为中庚价值领航、安信稳健增利A、安信稳健增值A,年内回报率分别为4.85%、4.15%、1.57%。

蔡崇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以﹣40.04%的收益排名垫底。

此外,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全年跌超16%;刘彦春的景顺长城新兴混合及景顺鼎益LOF跌幅在14%左右;谢治宇、葛兰、朱少醒、崔宸龙、胡昕炜等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跌幅超20%。

大宗类独领风骚——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QDII-LOF)人民币A年度收益达68.48%

2022年大环境整体不佳,绝大多数基金收益表现欠佳。大宗商品成为大类资产最大的赢家,得益于年内原油价格上涨,截至2022年12月30日,7只油气类QDII基金收益超过50%。

其中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QDII-LOF)人民币A 以68.48%的年内收益位列收益榜榜首;华宝标普油气上游股票(QDII-LOF)人民币A 和诺安油气能源(QDII-FOF-LOF)分别以56.26%、55.32%的收益位列第二三名。

当前QDII基金作为投资工具的属性更加明显,近年来规模快速增长的品种,更多是投资者基于长期投资的布局。展望未来,不少业内人士对QDII基金前景也充满信心,“当前海外资产配置比例不高,QDII发展空间还相当大”。

不过,机构对于未来原油价格策略还是偏空。中信期货在2023年度策略报告表示,预测未来美国衰退概率接近100%。此外,美联储长期通胀预期与WTI油价高相关。在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全力调控通胀的预期背景下,美国原油价格明年或很难长期超过80美元/桶。

“将门虎子”——万家基金黄海一人包揽主动权益基金年度冠亚军

作为一家成立20余年的老牌头部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万家基金今年可谓风头无两。

截至2022年12月30日,其当家明星基金经理黄海掌舵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混合(519212)、万家新利(519191)分别以48.56%、43.66%的年度涨幅位列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全年涨幅的冠亚军。

不仅如此,同样为黄海管理的万家精选A,以35.5%左右的收益率位居第四。

黄海也因此成为继刘格菘、赵诣、崔宸龙后,公募基金史上又一位艺人包揽冠亚军的基金经理。

资料显示,黄海拥有20余年证券从业经验,2015年4月进入万家基金,现任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基金经理。目前,黄海管理产品3只,管理规模38.61亿元。

“虎头蛇尾”——华宝科技先锋基金2022年近乎腰斩

2022年,大环境整体欠佳,上证指数跌15.13%,基金行业里的大多数显然都过得“不太好”,据统计,2022年全年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6.9%。其中跌幅靠前的,多为过去一年未能踏准此起彼伏的结构性行情,或赛道表现平庸的主动权益基金。

在全年跌幅榜中,有12只主动权益基金年度净值下跌超45%,华宝科技先锋A以49.87%的跌幅位列榜首,全年净值近乎腰斩。

缺个图表

从重仓数据看,华宝科技先锋A的重仓股腾讯控股、歌尔股份、立讯精密、三七互娱、韦尔股份在2022年近乎“团灭”:腾讯控股2022年全年跌超25%;歌尔股份2022年全年跌幅近69%;立讯精密2022年全年跌超35%;三七互娱2022年全年跌超31%;韦尔股份2022年全年跌超66%(持仓截止日期2022年9月30日)。

华宝科技先锋A成立于2019年2月,成立以来未曾分红,在2021年最高单位净值达到2.25元左右,三年时间里净值翻倍,可谓一只“牛基”。

但随着2022年的持续回撤,如今单位净值再度跌回1元附近(截止2023年1月19日,单位净值1.0067元)。4年来总收益仅0.67%,难免会让投资者失望。

“虎落平阳”——2021年冠军基金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2022年跌超26%

剔除指数型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2022年平均收益率下滑至-33.07%。风格轮动的大环境下,作为2021年的年度收益冠军——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也难免铩羽而归。

2021年,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基金以119.42%的收益位列收益榜榜首,新生代基金经理崔宸龙也跃入“明星基金经理”行业。

但2022年开年,受大盘影响,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收益便急转直下,随后全年震荡走低。其净值也从2021年12月31日的3.6455跌至2022年12月31日的2.6971。2022年跌幅超26%(以单位净值统计)。

(来源:天天基金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三季度的时候,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的规模仅有0.31亿元,但其优秀的收益率很快便吸引了众多的基民,至2021年末已有258.16亿的规模。

随着规模的逐渐增长,“船大难掉头”的弊端也显现出来,2022年收益不佳想必也有此一部分原因。

净值篇

“真的亏麻了”——创金合信港股通成长单日跌幅达13.09%

2022年3月14日,港股大跌4.97%,市场上投资港股基金均“折戟”,跌幅超10%的基金多达20只(A/C类合并统计,来源:Wind)!

其中,创金合信港股通成长单日跌幅达13.09%!2022年一季度报告显示,该基金前三大重仓股为碧桂园服务(仓位占比8.13%)、中国电力(仓位占比8.10%)、金科服务(仓位占比7.93%);在3月14日当天,碧桂园服务跌超21%;中国电力跌超13%;金科服务跌近18%。

2022年3月15日,“基金跌了”一词再度冲上热搜。当日,市场上大多数基金都遭遇了一场“净值洗礼”。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3月15日当天,市场上绝大多数基金收跌,少数红盘基金也大多是微涨。

在2022年初至3月15日的时间里,基金净值跌幅“惨不忍睹”,全市场至仅剩下7只煤炭指数基金还保持着正收益,其中正收益最多的也仅为2.55%,而在排名最后的10只基金,最高跌幅达38.04%,最窄跌幅也35.54%。

“怎样失去的,我要怎样拿回来”——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联接(QDII)C单日涨幅达22.80%

2022年3月16日,港股恒生指数大涨9.08%。港股通基金在3月15日经历2022年上半年的“最后一跌”之后,终于迎来一波强力反弹。

当日,几大基金重仓股纷纷大涨——腾讯控股涨23.15%;京东集团升35.64%;香港交易所涨11.79%。

在这几大基金重仓股的带领下,一众港股通基金开始了“收复失地”。6只基金涨幅超20%(A/C合并统计,来源:天天基金网),其中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联接(QDII)C涨幅最高,达22.80%!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联接(QDII)A以22.78%的涨幅紧随其后。

“完了,全完了”——债基单日跌去半年收益

2022年11月14日,Wind数据显示,11月14日,全市场3002只纯债基金(不同份额未合并)中,有2354只纯债基金当日收益为负,占比达78.41%。多只纯债基金单日净值跌幅更是逼近1%。连十年期国债ETF也跌了0.78%,一天就把上半年的收益跌没了(基金上半年涨了0.52%)。

纯债基金波动非常小,涨跌幅一般都在0.1%以内,一直以来都是稳健、安全的代名词。

一天就跌去了近半年的涨幅,也难怪会在市场上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债券的风险主要有两种: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

信用风险指的是债券到期无法还本付息,产生了事实上的违约;利率风险指由于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债券价格会随利率上升而下跌,随利率下跌而上升,二者是反向的。

回过头来看,彼时债券基金大跌,主要归因就是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的上升。11月14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涨11个BP(1BP=0.01%),从2.71%涨到2.83%。

由于债券的价格和利率成反比,市场利率上升,已发行债券的利率不变,对市场资金的吸引力就下降。

国债利率明显上升,对于老债券以及与之挂钩的一些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肯定会带来冲击,于是就造成了市面上绝大多数债券价格下跌。

事件篇

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达到1万只,规模突破26万亿

2022年,对于基金业来讲,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全球权益市场震荡调整的背景下,多数产品净值经历了大幅波动,“赚钱”效应下降。

但这也是收获的一年:从ESG主题基金、碳中和基金、北交所基金的陆续发布,到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走红,再到匹配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的FOF基金产品问世,2022年基金产品体系日益丰富,在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引导更多资金“活水”赋能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公募基金依托净值管理、信息透明等多重优势吸引力凸显,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26.38万亿元,覆盖基金产品数量10405只。

行业稳健发展的背后也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改革红利和监管政策的规范引导。2022年4月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全面强化专业能力建设、着力打造行业良好发展生态、不断提升监管转型效能四个方面提出16条意见,吹响了公募基金行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号角。

个人养老金时代来临

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刷屏”朋友圈、“制霸”热搜榜。

2022年11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五大部门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同日证监会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11月18日,证监会公布了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共40家基金公司旗下129只养老目标基金产品纳入配置,规模共计890.59亿元,以适配“养老”属性、助力个人养老。

11月25日,人社部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城市或地区先行落地。

国际常见的养老体系一般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三部分组成,成为养老体系三大支柱,且以后两者为主要支撑,但是当前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滞后,作用微乎其微,导致社会与企业压力较大。

个人养老金政策的落地,将有助于构建功能更加完备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养老金制度迈入了新的阶段。

公募REITs持续扩容

2022年,公募REITs持续扩容,资产类型也更加丰富,从最初的高速路、产业园扩展到了保障性租赁住房、能源等新领域。在基金发行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大放异彩。

与普通权益基金不同的是,公募REITs的吸金效应明显,2022年新发行的多只公募REITs网下认购倍数普遍超百,产品配售比例低于1%成为常态,全年最低的华夏合肥高新产园REIT甚至达到了0.23%,抢手程度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公募REITs也在二级市场上受到的热烈追捧,尤其是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3只产品上市首日便全部触达30%的涨停上限。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25只基础设施公募REITs获批注册,其中24只REITs已经上市交易,累计募集规模783.61亿元,总市值达到855亿元。

中金公司研究部指出,一级发行和扩募将共同推动公募REITs市场迅速扩容,资产类型将更为丰富,2023年公募REITs发行将更加常态化。

结语

2022年公募基金行业整体收益表现不佳,也正是这一年,公募基金行业定调新的发展主线——高质量发展,迈出了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

这一年,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与支持下,今年公募基金产品创新节奏大幅加快,底层资产持续多元化的公募REITs和同业存单基金,成为2022年最具创新特色的基金产品。此外,创新型ETF、北交所基金及一系列投资于细分领域的公募基金新品接踵而至,引领创新产品新风潮。

展望2023年,业内专家和机构表示,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的持续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我国经济增速有望持续回升,居民将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力度,基金业高增长态势有望保持。同时,公私募基金也有望发挥专业投资者优势,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投资选择,成为居民财富增长、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工具。

毕马威发布的《2023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趋势及战略洞察》报告中指出,2023年将开启公募基金“新黄金十年”,行业未来蕴含较大发展机遇。在居民财富总量快速增加、资产配置结构持续转移的市场环境下,养老金长线资金入市叠加全面注册制的推进有望扩大资产端供给,加速直接融资发展,将进一步驱动公募基金规模持续上涨,行业高增长态势有望保持。

来源: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