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当“新冠概念股”祛魅……

回顾医药行业的2022年,“新冠概念”几乎可以被视为最强的炒作主线。随着新冠被降为乙类乙管,相应概念不断祛魅,医药行业的主线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大疫不过三,打赢“收官之战”的一年里,医药行业也迎来了重构。

“找出病毒”经济下,体外检测(IVD)行业成了近两年来最能赚钱的行业,然而浮华梦碎后,2022年多个检测机构也面临着应收账款畸高的局面,当前来看“一纸富贵”成了IVD行业的普遍现状。

然而,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荷包鼓了的IVD企业长期依赖可复制性强、技术门槛低的新冠检测业务而失去了“拼杀”的血性。失去新冠检测业务的拉升,未来的IVD企业转型之路道阻且长。

除了“暴富”的IVD企业,新冠疫情主线下,2022年资本市场妖风阵阵顺势带火了不少概念股。

从频频露脸的连花清瘟到“Paxlovid概念股”,从口罩、血氧仪到布洛芬,再到蒙脱石散和免疫蛋白、防病毒面料。如今来看,多数故事并没能讲太久。

过去一年里,被新冠光芒掩盖的新新产业不在少数,2023年医药行业的投资主线何在?热度褪去的“时代弃子”又该何去何从?

“一纸富贵”的检测机构

曾经的百亿风口,如今只剩纸面富贵。

过去两年,IVD行业一度被誉为最好的商业模式,依托新冠检测业务“借鸡生蛋”的桥段屡见不鲜。

据悉,核酸检测技术门槛较低,许多公司的只要完成最基础的人员构成,将设备购买齐全,一家核酸检测机构就可以成立。不少企业利用核酸检测亭设备投放,成本回收并通过在合同期内的试剂销售获取资金流水。

仅仅2021年,医学检测机构就新增314家,同比增长23.6%,2022年前三季度含“新冠检测”概念109家上市企业共计营收约为3638.78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约22.83%;净利润共约854.29亿元,同比增加约33.69%。

放眼整个医疗板块,新冠核酸检测的吸金能力在医药企业中也拔得头筹。

纵观2022年478家医疗企业中,从营业收入来看,迪安诊断以156.30亿元排名第21位,仅次于恒瑞医药;金域医学以122亿元排名第27位;达安基因以93.36亿元排名第39位;明德医疗以74.70亿元排名第51位。

然而核酸检测落幕,九安医疗的新冠检测生意也在逐渐褪色。四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下滑。根据全年同比情况来看,第四季度整体拉低了全年增速。据此计算,2022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归母净利润约为4.5亿元-14.5亿元。

而纵观已披露的2022年核酸检测机构现有业绩数据,虽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大筛查核酸检测业务的回款期较长,很多核酸公司手里并没有多少现金。

以兰卫医学为例,2022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达到20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了65.59%,同期内,兰卫医学的营业收入是20.61亿元,也就是说,公司还没收到的账,与所获得的营业收入相比,占比超过90%。而在2021年底时这个比例仅为37.73%。到2022年三季度,这间公司的应收账款还在持续增加,高达23.57亿元。

除了兰卫医学,2022年以来凯普生物、达安基因、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谱尼测试这些企业的应收账款分别同比增长146.32%、84.18%、76.65%、65.67%、27.16%。其中多数企业的应收帐款超过归母净利润,不少企业的应收账款与营业总收入相当。

躺赢时代已经过去,研发实力才是未来比拼的重点。2023年,行业新贵急需用现存的资金在IVD行业搏一个存活基本盘,老牌龙头,没有疫情影响,常规业务需要更上一层楼。

2023年,是白刃见血的一年。

主线下的炒作妖风

在疫情发展之际,除了IVD频出妖股,A股医药市场总能频出炒作新故事。

从口罩、血氧仪、布洛芬、蒙脱石散再到免疫蛋白,妖风也吹火了一众医药企业,然而多个企业热度并未持续多久。

连花清瘟的持续需求让以岭药业2022年9月27日至12月9日的累积涨幅已达到170%;因布洛芬“一药难求”,国内最大的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商新华制药一战封神,A股和H股直线飙升,叠加新冠特效药利好,区间最高涨幅达467.94%。

从年初到年末,疫情给A股带来的影响仍在继续。

12月被市场挖掘的抗病毒面料概念股。盘面显示,龙头安奈儿在2022安11月18日至12月7日里,共计涨了172.8%,14个交易日里就有11个涨停。

消息面上,在8月下旬至11月下旬期间,安奈儿曾多次披露具有抗病毒抗菌功效的电子束接枝改性面料的系列合作动向,其中不仅包括成立合资公司以从事相关技术的商业应用,该公司还与深圳市校服行业协会在校服领域展开了相关合作。

此后,熊去氧胆酸概念股引发热议。国际医学杂志《Nature》发布论文称熊去氧胆酸(UDCA)有预防新冠感染的效果,这给了A股带来新的故事。

新华制药全资子公司新达制药已经取得治疗胆固醇型胆结石药物熊去氧胆酸片上市许可持有人资格;上海凯宝的熊去氧胆酸制剂在国内外早已上市,用于胆固醇型胆结石的治疗;赛升药业子公司北京君元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熊去氧胆酸片产品。

此后,家用指夹式血氧仪成了下一个市场“围剿”的热点。有市无价下,多个血氧仪生产企业股价进入上行区间。2022年12月26日,康泰医学、鱼跃医疗、可孚医疗等血氧仪相关概念股爆火。

时间推移至2023年1月3日,蒙脱石散概念股全线高开。仟源医药、康芝药业20CM涨停,易明医药、华润双鹤等涨停。多家药店售空、断货。在网购平台搜索发现,线上配送也处于断货状态。

目前医药板块的行情还是集中在抗疫方向的博弈,然而从中长期来看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远不止眼前的题材炒作。

新疫情时代下的思考

回顾过去3 年涨幅靠前的个股,几乎都是与疫情相关个股。

过往来看,涨幅靠前大部分是跟新冠检测、防护、疫苗等领域相关,以及受到疫情影响产业链转移中国的间接影响。

国联证券发文认为2023 年疫情不再是产业发展的压制因素,医药股长达 2 年的熊市充分释放风险和估值泡沫,有望进入价值重构阶段。

“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CXO及原料也将逐渐复苏,大健康消费领域及互联网医药也将成为后疫情时代下的热议话题。2023 年医药投资有望重启价值投资以及常规投资,创新与消费是医疗行业最大的主旋律。医药的创新和刚性需求的属性不会因为疫情 3 年而有本质变化。 ”

此外,疫情防控阶段,线下零售药房和医疗服务业等服务节点受到疫情管控的制约,尤其是偏向消费的医疗服务需求。进入疫后复苏阶段,眼科、口腔等服务需求有望强势恢复。

华鑫证券建议关注新里程。零售头部连锁药店在过去3 年持续强化新建和并购新店,为恢复阶段强势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华鑫证券建议关注老百姓、健之佳等。

国盛证券建议关注非新冠复苏产业逻辑独立类资产院内刚需恢复方面相关个股有国际医学、南新制药、维力医疗、乐普医疗、恩华药业、恒瑞医药。

其他“恢复”主题包含康华生物、智飞生物、东诚药业、普瑞眼科、泰格医药、爱尔眼科等个股。

医药科技股兴齐眼药、凯因科技、百克生物、泽璟制药;非新冠中药中药非抗疫国企改革太极集团、康恩贝、达仁堂;中药创新药悦康药业、中药低估值济川药业;CXO代表企业包括康龙化成、九洲药业、药明康德、海泰新光、健友股份、凯莱英、迈瑞医疗。

国联证券认为,消费医疗方面短期恢复弹性高,眼科需求韧性较好,如爱尔眼科;种植牙集采及矫正耗材集采带来短期恢复弹性高,代表企业为通策医疗。

医疗器械方面,医院诊疗和手术量恢复带动常规诊断和耗材行业恢复;影像设备疫后全面复苏,代表企业包括联影医疗。

高值耗材类疫情后需求快速恢复,新兴赛道仍具成长性。在中国人民银行2000亿低息贷款就位后,医院采购需求迎来井喷。迈瑞、万孚、九强、新产业、沃文特、康华、理邦等,纷纷第一时间推出最新产品组合,“奔波”于各大医院。

受益于中国医疗新基建政策,医疗设备领域部分产业升级、国产替代加速;平台型、产品升级型和技术延伸性强的企业将有更好获益。

此外,随着疫情政策松绑新冠疫苗和新冠治疗药物将或将继续成为全年的主要看点,当前看来我国除了老药新用的阿兹夫定,暂未研发出国产新冠治疗药物,而多个布局的创新药企都在争分夺秒抢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