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好的方法可以止损个股?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风险控制”越来越流行。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风险控制”可能更多的理解为基金经理对净值损失的控制。在私募的研究中,“风险控制”也被视为非常重要的考核内容,其中“止损”尤为关注,如不可逆的止损单、个股或基金市值的明确止损线等。注重“止损”的逻辑在于,私募可以根据基金经理的意愿灵活减仓或者买卖股票,不像公募有这样的限制。而且止损的效果可以相对直观的体现在基金净值上,便于持续跟踪,而股份集中度和行业配置则难以验证。另外,私募要想取得绝对收益,“止损”似乎是必须的。2008年大家都受够了。论大师止损,针锋相对的“止损”是好方法吗?可以用“止损”来控制净值的下跌吗?投资大师吉姆罗杰认为,错误是投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不改正,就会酿成大祸。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股价低于止损价,就应该卖出股票,防止亏损进一步扩大。乔治索罗斯也说过,“学会止损,永远不要爱上亏损。止损远比盈利重要,因为任何时候保本第一,盈利第二。”然而,反对“止损”的论点同样令人信服。彼得一直讨厌止损单。他认为,止损单根本不能保护投资者免受损失,只是让投资者把目前的账面损失变成已经发生的实际损失。安东尼伯顿在总结投资者的两个致命错误时说,“在高点买入是一个大错误,第二个错误是在低点卖出。既然错了一次,就不应该再错第二次”。约翰邓普顿建议,“即使你周围的人都在抛售,你也不必跟随,因为最好的抛售时机是在股市崩盘之前,而不是之后。相反,你应该检查你的投资组合。卖掉你现有股票的唯一理由是拥有更有吸引力的股票。如果没有,你应该继续持有你的股票”。大师们的教导都是有道理的,但还是没有给出“止损”的结论。私募的做法有其自身的优点。站在第四季度,回顾过去两三个季度的a股市场,正是观察私募“止损”效应的好时机。虽然年初以来市场整体并没有太多的投资机会,但中小盘股票的结构性行情还是有一定的赚钱效应,大部分私募仓位都不低,这让他们在震荡的市场中感觉很舒服。4月、5月、6月股市的连续下跌,导致很多私募‘止损’,一路下跌,从而错过了7月份的市场反弹,7月份是今年单月涨幅最大的一个月。其中,“绊跌”私募包含了一些长期表现优异的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热捧。踩错两轮行情节奏,让他们前期来之不易的业绩优势迅速赶上。下图是三季度末以来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的表现。于是,震荡走势中的“止损”就容易高买低卖,就成了悲剧。我们可以据此否定“止损”的意义吗?如果投资一半科学一半艺术,“止损”就在科学一边。选择时间不是基金经理主动的。碰“止损”一定是在个股跌幅已经超出基金经理事先预期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担心“砍地板价”,患得患失,也许能在短时间内“忠妻”,但背后是基金经理自我意识的非理性强化。这种运气从长远来看是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对于一开始并不打算“止损”的私募来说,坚持这种风格的前提是能够挑选出跨越牛熊周期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彼得林奇十倍股。然而,这是罕见的购买“皇冠上的宝石”和坚定
但投资者能够在净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选择这样的基金,仍然对基金经理保持信心,最终享受到高投资收益,这是小概率的事情。大多数人期望长期稳定的回报。所以,当我们不能很好的驾驭投资这门艺术的时候,至少要尊重科学的那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