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各路资本瞄准公募牌照

外资独资基金公司具有丰富的海外经验积累,可以为我国公募基金市场提供丰富多元的产品和服务。

近一个月,公募基金股权变更频繁。

2月6日晚间,中泰证券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已经核准该公司股权变更。该项交易完成后,中泰证券持有万家基金股权的比例将增加至60%,万家基金成为中泰证券的控股子公司。

此外,近一个月证监会还相继披露了上投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新华基金股权变更情况。其中,上投摩根基金和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均被核准成为外商独资控股基金公司。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基金公司股权变更已经常态化。如果是大股东或者是控制权的变更,对于基金公司在经营模式、管理理念、发展战略等方面会产生较大影响。

万家基金“易主”

2月6日晚间,中泰证券发布公告称,证监会于近日核准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万家基金实际控制人;对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受让万家基金3300万元出资无异议。

天眼查显示,万家基金目前共有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齐河众鑫投资有限公司三位股东,占股比例分别为49%、40%、11%。

该项交易完成后,中泰证券持有万家基金股权的比例将增加至60%,万家基金成为中泰证券的控股子公司。齐河众鑫投资有限公司把持有的万家基金11%的股权转让给中泰证券后,将退出股东行列。

经中泰证券进一步测算,万家基金变更为中泰证券的控股子公司产生的商誉合计金额约为公司经审计的2021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2.21%。公司原持有的万家基金股权将为公司产生一次性重估收益约6.47亿元,因股权重估产生的利润预计超过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10%但不超过50%。

中泰证券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000万至64800万元,同比下降79.75%至83.13%。预计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3600万至56680万元,同比下降81.74%至85.96%。

对于业绩预减的原因,中泰证券指出,2022年,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股票和债券市场出现不同程度调整。公司持续推进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业务转型提升,主要业务平稳发展,但受股票和债券市场波动影响,公司证券投资业务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大幅减少,公司整体业绩同比下降。

2022年的权益类基金冠军基金经理就来自于万家基金,这也给万家基金带来了不少热度。由黄海掌舵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和万家新利在2022年总回报达分别达48.55%、43.65%,位居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第一、第二名。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万家基金共管理120只基金,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488.68亿元。其中,非货币型基金115只,资产净值合计1599.87亿元,包括混合型基金64只,股票型基金11只,债券型基金35只。

股权变更频繁

今年以来,除了万家基金,证监会还相继披露了上投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新华基金股权变更情况。

2月3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核准摩根士丹利成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实际控制人;对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依法受让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12750万元出资无异议。

天查眼显示,目前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共计有三大股东: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华鑫证券有限公司、深圳市基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此次转让,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受让华鑫证券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基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股权,合计受让51%的股权。后期股权受让完成后,摩根士丹利将100%持有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1月份,证监会核准了上投摩根基金和新华基金实际控制人的变更。

1月21日,上投摩根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原股东之一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该公司51%股权,与原另一股东JPMorganAssetManagementLimited将其持有的该公司49%股权转让给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从而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取得该公司100%股权;摩根大通公司成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

目前,恒泰证券为新华基金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58.62%。随着恒泰证券的股权变更获批,北京金融街投资有限公司成为了新华基金的实际控制人。

近年来,公募基金股权变更频繁。2022年,就有中信建投基金、华宝基金、国开泰富基金、华安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股权发生变更。

那么,公募基金股权变更对基金公司有何影响?

“实际上,近年来基金公司股权变更已经常态化。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增加,收购中小基金公司股权进入基金市场成为资方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如果是中小股东的股权变更,对于基金公司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

徐驰指出,如果是大股东或者是控制权的变更,对于基金公司在经营模式、管理理念、发展战略等方面会产生较大影响。一方面通过引进外部资金和股东,在增强自身资金实力的同时可以优化基金公司的治理结构、引入外部的管理理念,以此完善基金公司的管理经营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新股东的资源,不断优化基金公司的渠道、产品、服务,帮助基金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并获得市场认可。

外资抢滩公募赛道

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控股公募甚至外资独资公募正式开闸。

面对总规模超过26万亿元的中国基金市场,外资巨头纷纷加快布局,想从中分一杯羹。

随着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的获批展业,外商独资公募获批步伐加快。

近一个月,就有施罗德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和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三家基金公司获批成为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其中,施罗德基金为新成立基金公司,上投摩根基金和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为合资转外商独资的基金公司。

2021年和2022年,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泰达宏利基金相继获批成为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截至2023年2月7日,已有7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获批展业。

“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政策的基本导向,既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未来金融业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近年来,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外资独资基金公司等外资独资金融机构相继获批。一方面是中国引入外资的大门不断扩大,金融市场建设、机构准入机制、金融监管制度不断完善,更好地满足外资参与中国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同时也满足中国市场引入外资,主动学习借鉴成熟经济体的制度建设经验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外资机构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徐驰表示。

外资控股、外商独资基金公司不断壮大,不仅给我国公募基金市场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徐驰指出,当前,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蓬勃发展,“大资管”时代机构竞合加速。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专业、成熟、高效的管理模式和投研体系成为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而外资独资基金公司具有丰富的海外经验积累,可以为我国公募基金市场提供丰富多元的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外资独资基金公司深度参与市场竞争,可以倒逼内资公募基金公司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基金公司内部管理模式和投研体系,也能够为我国基金投资者带来更加专业的产品和多元化服务;另一方面,外资基金公司可以和内资基金公司加强合作交流,实现行业竞争合作的新格局,助力我国基金市场高质量发展。”徐驰进一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