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为什么是证券市场的“鬼谷子”?首先,格雷厄姆本人炒股水平很高,多年收益率是同行中最好的。其次,他除了教巴菲特这样的顶级投资人,还教过很多风格各异的知名投资人。现在,活跃在华尔街、拥有数亿资产的数十位投资经理自称是他的追随者。格拉汉姆的几位杰出弟子:约翰内夫约翰内夫是市盈率的鼻祖,价值的发现者,低成本低收益的伟大基金经理。他是格雷厄姆学生的学生,非常重视“价值投资”。他掌管温莎基金超过30年,期间创下了令人瞩目的纪录。在风险远小于市场平均风险的情况下,温莎基金30多年来平均每年领先市场3%以上。只有巴菲特等少数人能长期取得这样的成就。欧文卡恩欧文卡恩是华尔街最长寿的投资者。107岁高龄,仍担任卡恩兄弟集团主席。如果投资者在1978年向卡恩兄弟投资100万美元,现在资本已经上升到4000万美元。和沃伦巴菲特一样,他是少数几个直接受格雷厄姆教育的投资大师之一。他曾担任格雷厄姆的助手长达27年。他是格雷厄姆提出的“流动资产净值”概念的严格践行者。他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格雷厄姆,并认为他从格雷厄姆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他抵制赚快钱诱惑的能力。沃尔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沃尔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是沃尔特施洛斯有限合伙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历经18次经济衰退,为所有股东赢得了20%的复合年回报率。沃尔特师从格雷厄姆,是格雷厄姆比巴菲特更坚定的追随者。他被巴菲特称为“超级投资者”。他长期坚持简单的价值投资原则,90岁高龄的他依然保持着高度精明的投资意识。塞思卡拉曼(Seth Karaman)塞思卡拉曼(Seth Karaman)是宝邮基金公司的总裁,是目前市场上最受尊敬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安全边际》成为重要的投资经典。他还是《证券分析》第6版的主编。从他的基金成立到2009年12月的27年间,年均回报率为19%,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回报率仅为10.7%。从1998年到2008年,这只基金的年均回报率为15.9%,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回报率为1.4%。这么多具体的例子足以说明格雷厄姆是证券史上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向格雷厄姆学习。只有他的安全边际才是最正确的内功方法。为什么向巴菲特学习会误入歧途?但是,我之前讨论过为什么要向格雷厄姆学习,但我相信很多人还是不死心。那我就反证为什么向巴菲特学习会误入歧途?偏离极限速度通常会导致失败。证券市场的特点是风险和收益并存,最优秀的人很难长期达到超越别人的年复利。你看,美国第一个大型开放式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从1977年到1990年,年复利29.3%,但后来,他不得不满头白发提前退休。巴菲特几十年21%的年复利可以说是极致了。据研究,最好的企业长期增长率在15%左右,但长期来看,投资收益很难超过实体经济太多。巴菲特能让收益率稍微高一点,跟他的资产管理水平有关,但年均增长21%,已经很接近极限了。太多了,要么自撤,要么在深渊里打滚。技能不能完全复制,必然会偏离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如果再尝试复制,结果必然是偏差。学习技能也有类似的偏差。艺术作品是可以伪造和复制的,但艺术能力是不可复制的。除非你是大师,否则我们永远无法复制大师的下一幅杰作。既然不能完全照搬,自然会有偏差。巴菲特向格雷厄姆学习,不能照搬。他也会有自己的偏差,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偏差15%。
所以他在对安全和成长的把握上,会更加注重成长;在账面价值和未来现金流方面,我们会更关注未来现金流。正是这种适度的偏离,让巴菲特基本上成为了投资界的终极速度,创造了长期投资成功的典范。偏差主要体现在心态上,会导致方向性的差异。格雷厄姆说,“对于理性投资来说,心态比技巧更重要。”不要小看心态的不同,因为我们的技能需要心态来指导。对于股市交易,心态主要表现在对安全和机会的把握上。不同的态度在选择交易策略和把握机会时会有很大的不同。既然学习会有偏差,那么偏差无非就是两个方向。如果分为上下两个方向,那么向下的方向倾向于保守,向上的方向倾向于把握机会。正常情况下,一半人倾向于保守,一半人倾向于机会主义。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有一个徒弟想超越老师。所以人性的超越本能会让大部分人朝着更多机会和风险的方向偏离。任何超越都能带来冠军人类之所以不断进步,在于超越前人的天性。在奥运会上,你可以看到有多少人为了超越前辈,取得更高、更快、更强的成绩而不懈努力。学习也是如此。学生超过老师很正常。但在高风险的投资世界里,收益率有着天然的屏障,极限速度就像悬崖边上的曲线。越过极限,飘出曲线后,就再也没有办法挽回了,往往以一个碾压式的下跌结束。总的来说,学巴菲特的人也在两个方向上偏离:更保守或者更投机。但是,在精神态度上比巴菲特更保守的人肯定不多,保守主义得到的结果也必然难以让他们满意。身处高速发展的中国,却依然打不过生活在热水世界的资本家,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自然更多的人选择向上背离,也就是比巴菲特更投机。巴菲特的偏离和后人的进一步偏离。巴菲特学习保守的格雷厄姆,想超越他的师傅,向更投机的方向偏离。他偏离了15%,达到了偏离值的极限,成为世界第一。在人性超越本能的驱使下,我们自然想要超越巴菲特,却没有注意到这种超越是否会成为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无敌存在,是否有可能实现。当然我们会自欺欺人,说我们只是在超越阶段,先享受成功。巴菲特说,集中投资,那我们就单赌茅台,甚至加杠杆;巴菲特最大的仓位是银行股,所以我们会集中购买保险、银行等金融股;巴菲特说买皇冠上的宝石,那么我们认为无论什么价格买最好的股票都是对的;当巴菲特被说成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舍尔时,我们解释巴菲特其实是85%的费舍尔,而我们是100%的费舍尔。前面的文章先论证了格雷厄姆是最好的老师,然后论证了向巴菲特学习会导致偏差的原理,但是没有说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是最强心智技能的原因。不幸的是,即使你通读了格雷厄姆的两本书,你还是会被其他赚快钱的方法所吸引,不会认可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效用理论,因为格雷厄姆只告诉了我们答案,而没有告诉我们推导的原理。下面,我就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边际效用理论强调的“不亏钱”如此重要,爬得慢的乌龟是如何打败跑得快的兔子的?天然屏障很难跨越。我看过一些儿童笑话,里面包含了一个哲理:“为什么天上飞的是牛?”“吹吧。”“为什么老母猪能上树?”“我编的。”江湖上每年都能出现年收入几倍的操盘手。有些是编出来的,有些即使是真的也不能长久,因为总有一些天然的障碍挡在面前,让自己无法继续下去。
而这个天然屏障,就是大家有意忽略的意外损失。与其小亏,不如大赚。很多人觉得股市只要大赚小赔就行了,但是长期来看,大赚小赔甚至不如那些稳定的长期低收益的从来没有亏过钱的。比如某个人第一年赚60%,第二年亏35%,第三年大赚,第四年小亏,周而复始;而一个B做指数化投资,每年收益10%,从来不亏。这两个人最后谁赚得多?很多人的直觉应该是大赚少赔的A赚的多。毕竟这是公认的赚钱方式。但实际结果是,如果给甲乙双方各一万本金,采取大赚小赔模式的甲方,前五年只能勉强领先三年;到第六年,不赔钱的B赚了17700元,A只赚了11200元;到第10年,不赔钱的B赚了25900元,A只赚了12200元,差距扩大了一倍。而且这个距离差会随着岁月的加长越来越大。不信的可以自己算算。防止亏损造就了熊市英雄巴菲特避免亏损和负复利,是安全边际思想的具体应用。知道这一招的人不多,能深刻理解并运用到实战中的就更少了。最好的例子就是巴菲特。要知道,巴菲特并不是靠赚得多赢得最后的胜利。其实他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抢10倍股份的经历。他胜利的基础就是输得少。我们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巴菲特这个超级牛逼的人。在巴菲特44年的投资生涯中,有8年是微利甚至亏损。从表面上看,这8年是巴菲特最差的,但从相对战绩来看,这8年是巴菲特最理想的8年,有5年超过指数收益率10%以上。同期指数均大幅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但巴菲特的年收入只有6年在40%以上,其他30年的大部分时间只是略微领先于指数。可见,巴菲特正是在熊市中防止亏损,在牛市前期取得优异成绩,在牛市中后期取得一般成绩,创造了神一样的记录。更明显的是,巴菲特选择接班人的关键标准是他能否控制风险。被视为首席投资官黑马候选人的托德托德库姆斯(Todd todd combs)在进入伯克希尔之前,曾在小型对冲基金Castle Point担任基金经理。Castle Point成立于2005年,到2010年已经积累了28%的收入,其管理的总资产约为4亿美元。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大多数基金经理的噩梦,但在托德库姆斯的掌控下,城堡点躲过了这场灾难,2008年5.7%的年亏损已经值得称道。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防止亏损是防止年收益率下降的首要任务。巴菲特的记录就是不急不躁的最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