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纳德曼尼斯巴鲁克(18701965),美国金融家伯纳德巴鲁克的交易哲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战时工业局局长。1916年被威尔逊总统任命为国防委员会顾问委员。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20世纪30年代,他反对纳粹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顾问,帮助主持战时经济动员。《工业动员方案》,是1939年起草的由国家动员整个经济,控制战时经济,因时机不成熟而未被采纳。曾担任中国共产党创建特使,多次在英国等地执行外交任务。战后,杜鲁门总统任命他为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1946年,《巴鲁克计划》被提议对原子能实行国际管制。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巴鲁克于1965年去世,享年95岁,作品从0755年到79000年不等。研究和从事金融投资工作的人都知道,纽约城市大学的校区巴鲁克学院(Baruch College)以开设金融投资课程而闻名,该学院由华尔街传奇犹太人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创立。他本人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投资人。在选择客户巴鲁克时,他提出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资产;二是最好有运营的特许经营优势,可以减少竞争,保证其产品或服务的出路;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投资对象的管理能力。巴鲁克警告说,他宁愿投资一家管理良好、资本很少的公司,也不愿碰一家资金雄厚但管理不善的公司的股票。巴鲁克也非常注重风险控制。他认为手里必须时刻保持一定数量的现金;建议投资者每隔一段时间重新评估自己的投资,看看情况变化后股价能否达到当初的预期。他还提醒投资者要学会止损:犯错是不可避免的,犯错后唯一的选择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止损。巴鲁克驳斥了所谓的超额回报,他警告说,不要试图在底部买入,在顶部卖出。他说,“谁要是说自己总能抄底,躲过顶,那就是在撒谎”。他还提醒投资者要谨防所谓的内幕消息或道听途说,这往往会导致投资失误。所以有人为巴鲁克叫屈,认为他被称为“投机大师”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看似绝望的风格。永远逆当前“大众永远是错的”是巴鲁克投资哲学的第一要义。他很多关于投资的高深知识都是来源于这个基本原理。比如,巴鲁克提倡一个很简单的标准来区分什么时候是低价买入,什么时候是高价卖出:当人们为股市欢呼时,你要果断卖出,不管它是否会继续上涨;当股票便宜到没人要的时候,你就要敢买,不管会不会再跌。人们常常惊讶于巴鲁克的判断力和他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的能力。他认为,股市中任何所谓的“真实情况”都是通过人们的情绪波动间接传达出来的;在任何短时间内,股价的上涨或下跌,主要不是因为客观的、非人为的经济力量或形势的变化,而是因为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的反应。所以他提醒大家,判断的基础是理解。如果你知道所有的事实,你的判断就是对的,否则,你的判断就是错的。巴菲特就像巴鲁克一样理解大众的心理。巴菲特不是一直说,当大众贪婪的时候,你要缩手,当大众恐惧的时候,你要上进吗?两位大师在投资理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巴鲁克的投资方式比较灵活,主张坚定止损。他说,如果投资者有止损意识,哪怕十次只做对三四次,也会变得富有。他告诉投资者要做好随时转身离开的准备。
巴菲特似乎更加谨慎。他不会轻易改变既定的投资计划。他说,“如果你在股价下跌一半后还不能冷静地执行计划,那你就不适合股票投资。”做到这一点,在于巴菲特谨慎的选股方式。这样看来,巴菲特就像一个内力深厚的太极宗师,而巴鲁克更像一个用剑封喉的剑客。巴鲁克不相信的一个观点是,没有人能完全掌握所有行业的投资要领。所以,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找到自己最了解、最了解的行业,然后投入全部精力。对于巴鲁克,他承认自己从未掌握农产品的投资诀窍。他曾沮丧地说,“在我看来,只要我投资一个农产品,这个产品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对巴鲁克在农产品上的投资最惨痛的打击是一次咖啡销售。他听信了一个权威预测,认为咖啡产量会大大减少,于是吃了很多咖啡。然而,市场情况恰恰与权威预测相反,当年的咖啡产量超过了往年。尽管政府已采取措施维持咖啡价格,但市场上的咖啡价格继续下跌。最后巴鲁克忍痛把手里的咖啡全扔了,一共输了七八十万。他不得不承认他失败的原因是他盲目听信权威人士的话,而不是分析变化的市场。这段经历让巴鲁克终生难忘。直到后来,他心有余悸地说,“有些关于内幕消息的东西,好像麻痹了人的推理能力,让他忽略了最明显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