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投资就像滚雪球。1962年,32岁的巴菲特在给投资伙伴的信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我从不完全可靠的消息来源得知,伊莎贝拉女王资助哥伦布环球航行的原始投资资本约为3万美元。一般认为,这项投资至少是一项相当成功的风险投资。但是,我想,如果不考虑发现地球另一半的心理满足,我必须指出,虽然当时普遍存在擅自占地者获得一定时期不动产所有权的权利,但这种交易的回报绝对不比投资IBM更有利可图。粗略估计,如果这30,000美元投资于当时复合年收益率为4%的项目,到1962年,这些资金将积累到2万亿美元。为出售曼哈顿岛的美洲原住民辩护的历史学家或许可以从类似的计算中找到为自己辩护的理由。这种几何级的财富增长过程说明,要想实现神话般的财富增值,要么长寿,要么让自己的钱以高回报率增长。关于如何长寿,我没有什么特别有用的经验可以提供给你。”“我们总是非常惊讶地看到,年利率之间相对较小的差异会导致多年后最终累积价值结果的非常巨大的差异。所以,虽然我们争取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但只要每年能超过道琼斯指数几个百分点,我们就认为是很大的成就。这意味着10年或20年后,我们可以赚更多的钱。”从1965年巴菲特接手伯克希尔,到2010年,在过去的46年里,巴菲特实现了20.2%的年均复合收益率。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复合收益率为9.4%,巴菲特每年仅比市场多赚10.8%。但在过去的46年里,巴菲特总共赚了90,409%,而指数却上涨了6,262%。年复合收益率10.8%的小差异,导致46年总收益率84147%的巨大差异。巴菲特自己证明了他在1962年所说的复利的魔力。在给合伙人的一封信中,巴菲特说:“手段和目的绝不能混为一谈,目的只能是税后复利最大化”。1994年10月10日,巴菲特在内布拉斯加大学的演讲中对复利做了一个有趣的类比:“复利有点像从山上滚雪球。起初,雪球很小,但它滚下去的时间足够长,雪球粘得恰到好处。最后,雪球会很大。”巴菲特把自己成为世界首富的秘诀总结为滚雪球:“人生如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湿雪和长坡。”雪很湿,打个比喻,年回报率很高,坡很长,打个比喻,复合增长需要很长时间。巴菲特用滚雪球来实现通过长期复利积累巨大财富的比喻,与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几乎完全一致:第一,通过长期复利积累财富就像滚雪球,慢慢发财,符合天道。第二,让财富慢慢地、轻微地增长,就像滚雪球一样,一次只增厚薄薄的一层。比短时间内暴富容易得多,符合人之道:安全易持,但不可预测,易求;脆易泛,略散;什么是白做的,什么是乱做的。第63章更直白:图难比图易,但李嘉诚用一句话概括:不急。翻译成英语:慢就是快。人生如马拉松,投资如滚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