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分享
分享好资源

什么是股市投资的“代表性”心理误区

股市投资的“代表性”心理误区是什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倾向于简化复杂信息的处理。比如天气预报,一台每秒10亿次运算的大型计算机并不能保证100%准确的天气预报,但天气预报在我们大脑中的过程是“见云知天”,这大大简化了原本复杂的分析过程。股票分析也是如此。理论上,股票的价值是未来一年、10年、100年,甚至1000年的现金流现值之和,其价值分析的复杂程度不亚于天气预报。但人们在分析股票时,往往会简化程序,自觉不自觉地“拨云见日”。然而,这种简单化的倾向使得投资者很难正确地分析新信息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其中,“代表性”的心理误区是主要表现之一。例如,投资者混淆了好公司和好股票。好公司代表的是盈利能力强、销售增长快、管理水平高的公司,而好股票则意味着其价格上涨速度比其他股票快。好公司的股票就代表好股票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把过去取得辉煌业绩的公司当成好股票,忽略了一个事实:由于竞争的存在,很少有公司能够长期保持过去达到的高增长率。“代表性”的心理误区,用过去的辉煌来代表公司未来的业绩,盲目假设历史会重演,从而使得曾经辉煌的公司股价往往被捧到一个极不合理的高位,如此高价的投资往往收益不佳。因此,“代表性”的心理误区对投资者的财富有不利影响。有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让我们明白,我们对那些过去曾经辉煌过的公司的未来盈利预测过于乐观,对那些过去一直不佳的公司过于悲观。三位金融经济学家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的所有股票为研究范围,统计了它们过去五年销售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并从大到小排序。样本中前10%即销售增长最快的股票被认为是“成长型”股票,后10%即销售增长最慢的股票被认为是“价值型”股票。未来五年哪类股票会是最好的投资?结果显示,“成长型”股票未来五年的总回报率仅为81.8%,而“价值型”股票未来五年的总回报率高达143.4%。从1963年到1990年,“成长型”股票的平均回报率只有11.4%,而“价值型”股票的平均回报率却高达18.7%,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长期追求安全边际和价值投资的巴菲特才是终极王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解释这个问题。在过去代表未来的心理误区影响下,过去高成长的公司股价往往被投资者高估。同时,普遍存在的竞争使得这些公司的高增长往往难以为继。所以这些好公司的股票往往收益很差;另一方面,在过去代表未来的心理误区影响下,过去增长缓慢的公司股价往往被投资者低估。投资分析的结果往往显示投资这些公司的安全边际比较高,这是巴菲特选股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这些价值型公司的股票投资回报率很高。“代表性”这种心理误区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跟风”的投资方式,也就是买过去的“赢家”。“跟风”的投资者寻找过去几周、几个月或几个季度表现良好的股票或共同基金,而“跟风”的短线交易者寻找过去几小时甚至几分钟表现良好的股票或共同基金。研究表明,过去几年的赢家往往在接下来的几年落后于整个市场。再次,“代表性”的心理误区对投资者的财富有负面影响。

最近,表现最好的共同基金往往获得最多的认购投资,而近期表现最差的共同基金往往获得最多的赎回和撤资。再说,前面提到的股民经常买曾经辉煌的所谓好公司的股票,都是“代表性”心理误区的具体表现。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金融专业人士,也会受到“代表性”这一心理误区的影响。这些专业人士普遍认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随着股价的上升而下降,而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随着股价的下降而上升。然而,一项调查显示了一个与上述观点相矛盾的结果。这项在1997年至1999年牛市期间完成的调查显示,这些专业人士认为30年的股票风险补偿平均为7.2%。2001年进行同样的调查时,市场环境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这时,标准普尔500已经下跌了25%。按理说,他们以为30年的股票风险补偿应该大于牛市时的7.2%,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这个调查的结果只有5.5%。由此可见,上述调查结果与牛市时收益率不断降低、熊市时收益率不断升高的观点相矛盾,与近期事件代表未来的心理误区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