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何秀兰
凭借大型商业银行的股东资源禀赋,利用银保渠道的天然优势,银行系险企前三季度保费高增,但掣肘于投资收益的下滑,净利润表现得较为黯淡。
近日,10家银行系险企陆续发布了2022年3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前三季度保费稳健增长。其中,中邮人寿以848.64亿元保费收入稳坐“头把交椅”,保费收入超过400亿元的还有建信人寿和工银安盛人寿,均有国有大行的股东背景。
不过,由于投资端压力持续,银行系险企整体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困境,绩优生较少,招商信诺人寿净利润表现最为出色,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19亿元。净利润为正数的还有中信保诚人寿、交银人寿、农银人寿、中荷人寿,其他几家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伴随着投资市场的波动,10家银行系险企的投资收益回撤,仅有4家的投资收益超过2%,但均低于3.5%。执教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杨步青博士对记者分析称,险企主力产品的预定利率通常都在3.5%左右,寿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低于产品设计时的预定利率水平,不可避免地出现利差损风险。
记者注意到,10家银行系险企业中有8家险企的综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多家险企利用多种渠道融资补血。
保费增长,净利润缩水
记者根据最近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10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为2982.78亿元,相比于去年的2707.69亿元增幅为10.16%。其中,招商信诺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光大永明人寿的保费收入同比增幅超过了20%。
具体来看各家险企的保费收入情况,中邮人寿作为银行系险企的领头羊,以848.64亿元保费收入位居榜首,远超亚军建信人寿和季军工银安盛人寿,后两者的保费收入分别为460.25亿元、418.11亿元。虽然位列第二,建信人寿与中邮人寿的保费收入差额接近400亿元,行业分化明显。
保费收入超过200亿元的有农银人寿、中信保诚人寿、招商信诺人寿,保费收入分别为307.75亿元、229.67亿元、222.36亿元,位于第二梯队。
交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中荷人寿则处于第三梯队,保费收入分别为160.22亿元、133.14亿元、131.85亿元、70.79亿元。
今年以来,寿险行业仍处于调整期,保险代理人团队规模收缩叠加多种因素的影响,寿险保费规模的增长仍然面临压力。银行系险企能够在转型压力下实现保费的稳健增长,不得不说是得益于银保渠道的天然优势。
在个人代理渠道转型收缩的背景下,银保渠道的价值相对提升。银行拥有大量中高净值客户,银行系险企借助股东资源禀赋实现与商业银行的高度捆绑,容易在银行端实现规模保费增量。
虽然保费收入继续增长,净利润却出现了大幅下滑,今年前三季度,10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为-24.14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缩水了104.32亿元。具体来看,前三季度10家银行系险企出现一半盈利一半亏损的局面,其中招商信诺人寿、中信保诚人寿、交银人寿、农银人寿、中荷人寿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4.19亿元、3.4亿元、3.16亿元、2.56亿元、0.01亿元。
其余亏损的5家银行系险企中,净利润按亏损额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中邮人寿、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中银三星人寿,亏损金额分别为26.43亿元、5.3亿元、4.65亿元、0.7亿元、0.38亿元。
缘何增收不增利?中信保诚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坦言,2022年以来,受局部疫情反复的影响,叠加美联储加息缩表等因素,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受投资端收益下滑的影响,行业盈利状况不及去年同期。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虽然10家银行系险企均实现了正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但6家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低于2%。综合投资收益率超过2%的有交银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农银人寿、中荷人寿,分别为3.34%、2.68%、2.28%、2.27%。
前三季度,10家银行系险企的投资收益均低于3.5%,不利于高预定利率储蓄产品的出售。根据德勤金融服务行业研究中心《2022年保险行业展望》,通胀的加剧以及低利率或成为保险公司提高业绩的障碍。物价和人力成本呈增长态势,但全球利率相对偏低,这一现象或导致整个保险行业的投资回报受损,同时使利率敏感型寿险和年金产品发展受阻,盈利水平降低。
偿付能力承压,增资补血势在必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偿二代二期工程正式落地的第一年,保险行业普遍面临偿付能力下行的压力,银行系险企更不例外。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10家银行系险企中有8家险企的综合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仅有2家实现了微增。其中,中邮人寿的综合和核心偿付能力下滑幅度分别为25.2%和24.5%,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招商信诺人寿和工银安盛人寿,两个指标分别下滑18.96%、17.66%和17%、16%。
保费规模的扩张必然消耗大量的资本金,加上偿二代二期工程对于险企实际资本的认定更为严格和精细,偿付能力下行压力下,不少险企各显神通开辟多元化增资“补血”渠道,银行系险企更不例外。
中荷人寿在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公司双方股东北京银行、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分别增加注册资本4.5亿元,本次增资提升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27个百分点。同一个报告期内,中邮人寿增资扩股引战项目获得监管批复,增资金额高达120亿元,成功引入外资股东友邦保险。
与中邮人寿的引战增资不同的是,中银三星人寿最新的增资计划则由原股东中银投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和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当前各自的持股比例提供。根据增资公告,中银三星人寿拟增资24亿元,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金将由24.67亿元提高至48.67亿元,增资事宜尚待监管批复。
区别于上述三家险企股东增资,建信人寿和工银安盛人寿则通过发债实现资本补充。
建信人寿在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称,为进一步补充公司资本,为公司业务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规模为20亿元的公司资本补充债券。同期,工银安盛人寿也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5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
记者注意到,增资到位后,今年一季度末中邮人寿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环比上升了12%、19%,工银安盛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上升18%。但到了三季度末,该两家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再次大幅度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