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数字技术在文化演艺产业应用逐渐深入,线上直播正在成为演艺经济新增量。“当下,艺术院团与直播平台等新一代互联网业态的深度有机融合,已经是不可逆的社会发展趋势。借助直播平台,观众在充分观赏、学习艺术院团文艺工作者的专业技艺的同时,从此还有了可以直观沟通、互动的便捷渠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在近日举行的“文艺院团线上演播商业模式研讨会”上表示。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指导、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主办、抖音承办,探索文艺工作者如何更好地适应线上演播模式,发展线上演播和线下演出“双演融合”的业态,以推动演播行业高质量发展。
业态转型 发展文艺演播新模式
当前,数字化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带来变革甚至重塑的力量。业内专家介绍,全息投影和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极大改变了舞台表演艺术的传播方式和效果,现场演出形成了有效的虚实互动,空前强化了受众的沉浸式体验感和趣味性。
“传统‘第一舞台’的实体空间对观众的观演体验限制明显,而直播突破了传统线下演出在实体空间里的各种限制,观众可以通过直播获得更好的观演体验,直播也让每个观众都坐上了C位。”在孙佳山看来,观众在线下“第一舞台”观演时,最佳体验的座位区域非常有限,比如即便是在相对聚焦听觉的交响乐会上,后排观众的实际体验也并不好,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助力传统演艺行业开辟新的模式、新的路径。
人们熟知的花鼓戏《刘海砍樵》等经典剧目,正是来自于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近年来,传统戏曲观众市场萎缩,为破解花鼓戏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难题,中心从去年9月始开启抖音直播,每周开展3场线上直播演出,场均观看人数达60万人次以上。
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王勇介绍,中心采用主播台+舞台,穿插完整剧目与经典选段的直播方式。为此,先将不到400平方米的大排练厅改造为了直播间,搭建了35平方米的小舞台和25平方米的主播台,演小节目、唱选段“串烧”,而后又推出了符合竖屏观看习惯的大舞台,用于表演场面大、人数多的完整剧目。
“未来,我们将用个性化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粉丝,传承发扬长沙花鼓,同时打破院团排练、演出、票房的线性发展旧模式,用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结合文旅和乡村振兴等主题,继续尝试新的探索。”王勇建议,应推动全国各剧种和文艺院团加快整合资源,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模式探索 适应数字化商业新态势
在传播手段走向数字化的同时,管理模式也在进行转型匹配。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演艺团队的负责人,王勇意识到直播的火爆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由于文艺院团直播收入的分配机制尚不明确,院团无法将直播利润分配给员工,时间长了可能会影响大家的积极性,阻碍线上演播的发展。
对此,孙佳山表示,直播礼物等同于线上文化演出的“电子门票”,完全应依据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建立符合当下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分配模式。充分尊重打赏作为后付费模式的经济规律,进一步探索平台、主播和文艺院团、公会的分账模式。
“与此同时,演出单位要通过与平台联手,打造真正为互联网定制的演播内容,并通过增加互动形式、定制看播权益等方法探索盈利方式,而不是将一台线下的演出直接搬到互联网上。”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唐峰表示。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副教授郑宁则从法律层面给出建议,她认为,文艺院团建立收益分配机制在法律和政策上不存在障碍,并且有经验可循,目前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促成各方尽快形成共识,进一步发展出成熟的模式。
此外,在线上演播的制度创新方面,郑宁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文艺院团积极开展线上演播,文艺院团建立鼓励直播演艺人才的收益分配机制,开展线上演播优秀文艺院团和优秀直播演艺人才的评选。
二是召集行业主要的文艺院团和直播平台尽快协商制定文艺院团和演艺人员线上演播收益分配机制,确定分成比例,形成行业共识。
三是文艺院团应当激发内生动力,更新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适合本单位实际的与线上演播相匹配的绩效分配机制,可以通过单位规章制度或者签订合同方式明确约定,为数字化渠道盈利探索新路。
把握机遇 推动演艺行业创新发展
2022年5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我国文化数字化发展提出了目标和总体要求。此后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也提出加快发展数字演播、数字艺术等新型文化业态。
数据显示,2022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参评参演剧目线上演播总播放量超过3.54亿次,国家大剧院线上系列演出全网总点击量累计超过34亿次。过去一年抖音短视频平台演艺类直播超3200万场,场均观看人次突破3900人,相当于每天都有近9万场中等观众规模的演出在上演。
据孙佳山介绍,自2020年以来,线上直播已经逐渐开始全面影响线下演出,比如灯光、音响、伴奏、表演、叙事等,甚至具体的走位都开始受到“直播”的影响。长期来看,演艺行业中很多艺术本体的外延都日益受到直播直接的影响,并且正在产生更多创新性的变化和发展。
“在线上运营一年多中,我们一直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疫情期间,我们组织了4名戏曲青年演员隔空创作一首防疫主题的戏腔歌曲,获得了很多用户的点赞,这种轻投入重创意的新媒体内容宣发和院团创作有很大区别,给我们带来了启发。”天津北方演艺集团融媒体负责人朱锴表示,新时代的演员需要用新时代的方式来传播艺术,不同媒介都有各自的特点,希望更多的院团演员积极探索创新表现形式,让优秀的演艺文化被看见,为院团和演员吸引新观众。